Search

《要放下的不是色 而是執》

電影《色戒Samsara》描述一位優秀的喇嘛,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要放下的不是色 而是執》

電影《色戒Samsara》描述一位優秀的喇嘛,為情摘下袈裟,之後又因濫情而深深自責,決定再度披上袈裟的故事。

他的師父在離世前對他説:
我還會輪迴來到世間,我們還有緣份,到時候,請你告訴我,是要滿足一千個欲望,還是努力去戰勝一個?

這段話令我想起八年前的一位個案,當年他已是一位稍有名聲的老師,為了女兒來找我。
原來她的女兒被某師以連結「天使訊息」的方式宣稱即將出現劫難,讓這位個案非常惶恐,於是來找我做確認。

「天使是不可能這樣講話的。」我說。
「真的嗎?幸好.......我聽了那個訊息以後很慌,怕孩子真的出現禍事,也害怕我所經營的親子形象瓦解。」

我聽了心中一凜,輕輕提醒:「為什麼要經營形象?原來的自己不好嗎?」
多一份「形象」的執取,就多了一份擔驚受怕。

【新時代的領域,是從「舊時代的宗教體系」反差出來的,舊時代的宗教信仰雖有其「偏空」(太強調放下物質)的缺失;新時代也有偏執,譬如在強調自由、物質豐足、家庭和樂時,鐘擺又擺向「偏有」這一端了。】
.
.
所以,「是要滿足一千個欲望,還是努力去戰勝一個?」

有些出家人以為踏上皈依受戒之途,便是成道解脫之途。但是,【從來未曾擁有過的,如何有資格去說「放下」呢?】
.
解脫之路,既不是「放棄色慾」,也不是去「滿足一千個慾望」,而是【借力使力,依循個人的業所生出的緣份,進入它,然後修練到能夠不為其所操控。】
當我們能夠不隨此業流轉時,便是優游其中,「有」或「沒有」都是可以的、「來」或是「去」都是自由的。那就是真正的放下執念,解脫自在了。
.
.
電影裡還有個大哉問:「如何讓一滴水不會乾涸?」
「流入大海。」
你可以說那大海是無量光、無量壽。
我也可以說,那大海其實是業之海,我們每一個小小的水滴,在進入業海的淬鍊之後,成為水源,成為一切萬有。
.
.
圖:《色戒SAMSARA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歡迎來到哈哈佛大學,這裡提供大家一個自在而有深度的園地 (所以名之為 哈.哈佛), 幫助所有從「西方新時代」過度到「東方佛法」的朋友們來探索與學習。
View all posts